紫鸟云号

关于亚马逊FBA的4个冷知识!

  众所周知,亚马逊坚持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实践在方方面面,在2007年上线的FBA服务也不例外。

关于亚马逊FBA的4个冷知识!

  作为亚马逊卖家,使用FBA服务不仅可以享受亚马逊物流体系带来的卓越的仓配网络,也可获得更高的搜索排名和流量倾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挑战。对卖家来说,FBA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成本的难以协调,需要科学评估投入水平和及时风险预警。

  今天聚焦成本控制角度聊聊FBA的几个冷知识,一起有效避坑。

  一、哪些产品适合FBA?

  FBA服务最初聚焦在中小件产品上,其末端派送的优势也是在中小件产品,2014年开始加大力度布局大件仓。据了解,其分仓逻辑大概分为标准件仓、大件仓和超大件仓。

  标准件仓,50磅以内且可用标准塑胶箱包装完整的货件会进入标准件仓,比如ONT8、LAX9、LGB8。

  大件仓,100磅以内、长2.2m以内的货件会进入大件仓,比如SNA4、 SBD3、IN2/5、 MDW6/9。

  超大件仓,100磅以上或体积过大的货件会进入超大件仓,比如MDW8、ATL8。

  提示:货件被分到哪个仓库,受到尺寸、数量、路线距离以及仓库本身设施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综合来看,建议属于标准件范围的产品选择FBA业务。对大件及超大件产品可以选择FBA&FBM的组合方式,尤其对新手卖家及超大件产品卖家来说,由于仓储费和退换货成本高,更建议选择海外仓+尾程派送的方式进行。

  二、船期无限延误,补货不及时怎么办?

  从2021年开始,港口堵塞、船期延误、运力不足等话题从未离开过卖家和物流服务商的日常,受疫情、码头罢工甚至战争等不可抗力影响下的延误已经成为常态。卖家需要去主动了解和关注跨境物流供应链的不同模式和动态,避免只有单一物流选择。

  提示:

  1.根据实际产品情况,按照品类规格、时间需求、路线等把货件拆分,并灵活组合空、海、陆、铁、仓、关、派不同的物流形式,按照最优性价比渠道和线路规划。

  2.灵活使用海外仓备货,小量、多批次的配送可大大降低成本风险。

  3.避免人工黑盒式追踪,或者完全依赖物流服务商的货物追踪反馈。建议卖家也要配套全链路可视化追踪的能力,重要物流节点实时监控和智能风险预警,尤其是PO层级派送计划和完成状况可以帮助卖家及时发现延误情况与尽快采取其他补货措施。

  三、FBA入仓上架延迟,到底送了没?

  很多销售进度耽误在到底入仓和上架上,货物交给物流承运商后,从头程运输到FBA入仓,主动权就不在卖家手上了。卖家虽然可以在亚马逊后台看到是否入仓的结果,但在未入仓和异常处理的最终结果反馈出来时,错失了最佳上架时间。

  提示:

  1.卸货完成后,还有扫描、拆托、清点等一系列动作,同时还存在亚马逊中转仓(如ONT8, LGB8, LAX9)内部库存调拨的时间差,需要3-12天不等才能真正完成上架,卖家需在创建计划时就做好合理的时间预估。

  2.不合规的预约会严重影响上架时间,尤其是4月1日入仓新规正式实施后会更加严格,(详情点击FBA入仓新规来袭,“合规”刻不容缓 ),因为不合规而导致的上架延误非常可惜,但可以做到有效避免。

  3.PO有误或失效也是常常被忽略的细节,尤其是货量大的时候更难以发现,建议增加PO检查的动作,及时处理异常才能降低损失。

  四、退货订单,如何向FBA索赔成功率更高?

  无论多么完善和专业的服务也都有出错的时候,亚马逊的物流索赔政策而也经常发生变化。尤其是亚马逊每天处理大量的订单入仓、在仓、出货、回仓,难免会有疏漏,比如由于入仓时间错误、运输尺寸、重量错误、退货未回仓、库存损坏和丢失、佣金错误等等情况,都可以向FBA发起索赔。

  提示:

  1.由于亚马逊每天处理成千上万的订单,建议卖家们主动每周或每月定期关注后台的FBA成本异常数据,主动发起索赔。

  2.找物流商及时获取清晰完整的POD,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90天内)准备好证据材料发起申请,避免错过索赔期限。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紫鸟云号